今日去參加「第12屆 TWNIC IP 政策暨資源管理會議」,
由劉楨民老師主講「惡意程式之網路分析技術」,
整場講座下來,劉老師可說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毫無冷場,
直到講座結束,我都有如沐春風之感,
從97年度網路技術推廣研討會至今,總共聽過三次劉楨民老師主講的課程,每一場都覺得不虛此行,
也正因如此,更讓我感受到現今有多少人注重「師」與「生」應該有的禮節?
自從政府開放教育學程至各公、私立大學之後,
「老師」一詞,變成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敬稱」,
但是,有許多人,總以為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自己所講的別人都應該要聽,更應該尊重!
然而,這些人有沒有了解到,自己是不是真的教得很好,真的值得別人尊重呢?
教育單位的老師們每年有規定基本的「教師研習時數」,
台北縣更有許多「特別」的研習,強迫老師們一定要參加,
若不參加取得證書,則沒有資格教授某些特定的科目!
於是,許多人只能在「被強迫」的心情之下,參加這些研習!
可是,許多研習請來的講師,不知是沒有用心準備授課內容,還是不知如何把內容講得精采,
使得聽眾不是在打瞌睡,就是中途離席!
然後管理階層的人員再出來怪罪聽眾「偷雞摸狗」,不認真聽講還想取得研習時數!
但是,當一個講師講到讓台下聽眾聽不下去而中途離席,
改檢討的,是講師?還是聽眾呢?
在聽過三場劉楨民老師的講座中,每一場我都會有一個相同的感覺,就是「時間怎麼那麼快就結束了?」
正因為講師準備充分,而且表達能力完善,
所以聽眾願意把全部的精神集中在講師的內容上,
而這,正是「師」所應該具備的禮節,
因為興趣使然,所以聽過不少資訊科技相關的講座,
在聽眾沒有實機操作的機會,只能完全「聽」台上講師演講的講座中,
能像劉楨民老師一樣使聽眾從頭到尾聚精會神專注於台上演講內容者,實在不多!
我的授業恩師徐瑞奎老師不時提醒我,千萬不可「教書三日成白丁」,
自稱「老師」容易;讓別人覺得自己有資格稱「老師」才是真功夫,
的確,師擇徒,但徒亦擇師,
充分準備,表達明確,使學生如沐春風,感覺不虛此行,
這才是有禮節的「師」!
而「生」對我而言是一種統稱,泛指學生、聽眾!
而現在的「生」的禮節也十分缺乏,
好比說,手機開震動,這應該是基本的禮節,
然而不論在研習、研討會或是表演中,總是有人不肯把手機鈴聲關掉改成震動,
這對台上的人真是一種侮辱!
除此之外,提出與主題相關之問題也是一種「生」的禮儀吧!
在今日的講座中,有位聽眾不斷以插嘴的方式提出與講座無關的內容!
雖然該位聽眾是個老人家,而我們也的確該對老人家有所包容,
但提出與講座無關之問題使得講座中斷,
不但傷害了其他聽眾的權益,也是對演講者的一種不尊重!
寫下這篇文章,主要是提醒自己,
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生」,更不要變成連自己都瞧不起的「師」!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