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青春2」(High School Musical 2)接續著第一集的劇情,
但時間來到了暑假,
對美國高中生來說,暑假除了是遊玩放鬆的時間外,
也是打工賺錢的大好時機,
其實美國的教育很注重面對現實人生啊,
社團活動的參與及寒暑假打工記錄對於大學甄試都有實質的幫助,
許多有名的大學都會解此來評定學生是否有資格來自己的大學就讀。
這一點臺灣就極度缺乏了,
當然,這要從許多層面來看,
第一、教育政策的錯誤:
臺灣的教育,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彷彿只要會讀書就擁有了一切,
大學學測主要還是看重學科分數,
甄試也不夠多元,大部分還是先看在校成績足不足以參加甄試,
而甄試的評選方式大都是紙筆測驗。
結果往往選出了一堆書呆子......
第二、青少年工讀政策的不完整:
臺灣很多地方,都不喜歡暑期打工的人員,
大部分都希望能夠做長時間的工讀生啊,
而且關於工讀生的福利也沒有非常完善的規劃,
況且好像也沒有聽過有工讀生會把申請在職證明的吧......
第三、孩子都是寶,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其實,天下父母心,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
但是,我們都得讓孩子們早點面對現實,
在家裡的確是個寶,但是在現實環境中,老闆都把它們當作草啊,
只有先成為存活率極高的雜草,之後才有機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甚至成為聳立雲霄的大樹。
無奈,太多的家長給孩子們的觀念都是「只要專心讀書,其他不用煩惱」。
美國許多家長都會讓孩子自行籌措上大學的學費(美國有名的私立大學每年的學費是百萬元新台幣在算!)
我認為,這是一連串優秀政策所達成的效果,
良好的工讀生保障及福利,大學注重高中生有無打工經驗,父母也可藉此然孩子們知道工作的辛苦,
所以臺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啊,不是說大學生的人數占高百分比就是教育政策良好啊!
(連零分都可以上大學,難怪有人嘲笑臺灣已經是16年國教了!)
說了那麼多,也該來談談這部電影了!
暑假到了,男女主角與許多同學一起到一位有錢女學生家裡所開的度假村打工,
而這位女學生對男主角非常有好感,希望能夠讓他成為自己的男朋友,
於是用盡自己父親的各種關係,給男主角不同於其他同學的工作(工作輕鬆、薪水又多),
除此之外,還請來了大學董事會的成員以及大學籃球隊的球星介紹給男主角認識,
男主角雖然對這個女孩子沒有好感,但是為了能夠拿到獎助學金(美國私立大學的獎助學金金額很驚人!),
他漸漸疏離了自己的同伴,甚至把同伴當成了自己的服務生。
雖然他沒有發覺自己的改變,但是在同伴的眼中,他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
給人的感覺有點「踏著別人的屍體往上爬」,
當男主角終於驚覺到自己的變化時,同伴們已離他遠去,
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做回自己,並挽回和同伴們之間的友情。
其實,我們常常沒有注意到自己在改變,
或許,是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在改變,
因為「寬以律己、嚴以待人」是人們的通病,
當利益擺在眼前時,能夠抵抗利益誘惑的人有多少?
為了獲取這些利益,可能必須犧牲掉很多其他的人、事、物。
這時我們會開始找一些理由來說服自己,
減輕自己心中的罪惡感。
但是,有一天,我們回頭來看,
這些犧牲,真的值得嗎?
這些利益,真的值得讓我們犧牲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親人,甚至我們自己的尊嚴嗎????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靜下來,想一想,
千萬不要在下了個短視近利決定之後,再來後悔自己的無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