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的原住民為達悟族(舊稱為雅美族),
每年三~六月時的飛魚汛期,達悟人會乘著自己製作的拼板舟,航行於蘭嶼四周海洋,捕捉迴游而來的飛魚。
這本來是當地生活的重心,居然成為了當地的特色,使得遊客在這段時間內絡繹不絕,進而帶動當地的觀光發展。
在 2009 年機車環島之旅時,本來曾計畫在台東把車一丟,就坐上船去綠島和蘭嶼一遊,
但是無奈時間有限,使得我一直沒有機會踏上這塊淨土,
而今年,託同事的福,訂在七月一日到四日,要到蘭嶼進行一趟深度之旅,
我也搭上了他計畫的便車,完成了 2009 年未完成的夢想!

從台東機場出發時,搭的是這種飛機,感覺像是把貨櫃加了一對翅膀一樣......

到了蘭嶼,放眼望去盡是碧海藍天,而這個海灣遊客們戲稱它為「B 罩杯」海灣......
原來 B 罩杯有那麼大啊......

這應該是距離機場最近的一個景點,叫「饅頭山」,
由於到蘭嶼的時間已經中午十二點了,所以領隊先帶我們去吃午餐,

而在餐廳外面,看到這台超有特色的小貨車,
車上的塗鴉彷彿在告訴大家蘭嶼四周海洋的美麗景色一般!

由於我們到的時間,飛魚祭已經結束了,所以剩下在曬的飛魚已經不多了,
不過一條五十元似乎是這裡的公訂價,
蘭嶼島上分為六個部落,每個部落切割飛魚的手法都不同,
所以如果偷了別的部落的飛魚到其他地方去賣,是會被看出來的喔!
吃完午餐後,繼續悠閒地騎著機車欣賞蘭嶼的美景,

這是「鱷魚岩」,許多遊客最愛在這裡拍攝那種類似被鱷魚吃掉的照片......

而拼板舟是當地重要的捕魚工具,也是當地的特色,
所以連給遊客坐的公共座椅也要做成拼板舟的樣子!

而眼前這個大山洞,最讓人感到神奇的是......

山壁上居然挖開了一個洞,上面居然有插座啊!

而山洞裡充滿了這種十字架,

一直到從另一個洞口繞出來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山洞是當地教會的禱告營地。
在和民宿老闆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蘭嶼每個部落都有兩個教堂,一個是基督教的,一個是天主教的,
看來上帝在這個小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啊!

「軍艦岩」,在二戰時,美軍曾以為它是日本軍艦,所以對它砲轟了五分鐘,因此得名。

在蘭嶼,到處都可以見到海天一色的美景,


從蘭嶼氣象站往海洋望去,山與海交錯成美麗的圖畫。


非常幸運的,當我們到達了蘭嶼氣象站,適逢為氣象站慶生的慶祝活動,
氣象站提供了不少的點心和飲水,讓我們既飢且渴的身體獲得了補充。

第二天,我們要去看有名的大天池,

一路上不是泥濘,就是這種需要靠繩子輔助才爬得上去的岩壁!

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爬登頂,見到了美麗的大天池,

根據當地民眾的說法,大天池是很神聖的地方,

當居民需要筏木製作拼板舟之前,都需要先來大天池祭拜山神,
而且有懷孕的女子是不可以來大天池的,這是嚴重的禁忌啊!
不過說真的,懷孕的女子要踏過這泥濘的土地,再攀著繩子爬到這裡來,基本上也太危險了吧......

這個是我所住的民宿附近的教堂,
蘭嶼的教堂都很有特色,教堂的門口或是牆壁都少不了和拼板舟相關的裝飾。

傍晚,前往青青草原觀看蘭嶼夕陽,在路上先經過這塊「龍形岩」,
龍頭很像,但是前面伸出去的那隻爪不知為何讓我覺得很像狗爪!

青青草原內部有一個達悟族勇士和飛魚的雕像,

這也是我在蘭嶼四天唯一看到的屁股......

等了好久,夕陽終於出現在我們眼前,

拍到一半,冷不防一位小姐突然闖進我的攝影範圍內,
但是這樣所形成的剪影,讓我覺得有「少女的祈禱」的感覺。


不過觀賞黃昏美景,最美的往往不是夕陽,而是夕陽下山後那短短幾分鐘的彩霞,

第四天起個大早,前往東清灣欣賞蘭嶼的日出,

可惜我居然站錯邊,日出剛好被遠方這兩塊礁岩擋住了,
等我發覺時,太陽已經離開海平面了,遺憾......


拼板舟在日出的光輝下,散發著無盡的光彩,彷彿在訴說著勇士們與大海搏鬥的故事。
在回台灣前的三小時,是這段旅程唯一的自由活動時間,

趕去看了蘭嶼的「情人洞」,可惜我一直無法體會為何這個洞和情人有什麼關係,

也趕去看了蘭嶼燈塔,
雖然燈塔塔高只有 14.8 公尺,但它是全台灣「海拔最高」的燈塔,
可能因為它是全台灣唯一蓋在山上的燈塔吧......

從前往燈塔的山路上眺望海洋。

在趕往機場的路上,又看到一座富有當地特色的教堂。

在蘭嶼待了四天,我唯一看到的路標,
我覺得在蘭嶼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景點沒有明確的路標,讓人有時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已經到了該景點,
不過說真的,這個路標,我還是看不懂......
在蘭嶼這四天,發覺達悟族是個非常多禁忌,而且做事十分嚴謹的民族,
每個月份都有固定要做的事,若那個月沒做完,就必須等到隔一年才能再做,
不過也許就是這些嚴格的禁忌,使得蘭嶼即使在臺灣這塊各地都已經開發過度的地方,
仍能保留那充滿原始風光的美吧!